央廣網北京3月23日消息(記者王宇 左艾甫)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2014年,對於拿了澳網冠軍的中國網球金花李娜來說,應該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可是之後"獎金"事件、"冷臉"事件不斷的發生,風波接二連三。
  幾天前,又有媒體報道說,李娜至今仍然在湖北省領取工資補貼,此前還報銷了前往德國治療膝蓋傷病的費用。這個消息一齣來,再度把已經開始征戰新賽季的李娜又重新推上了風口浪尖。
  昨天,新華社也播發了對湖北省網球運動管理中心負責人的專訪。在這篇報道里,湖北省網管中心主任馬克勤承認,李娜和薑山的人事關係、工資關係、組織關係仍然留在湖北省網管中心。網管中心也確實在給他們發放工資和補助,不過沒有為李娜報銷治傷的費用。
  到底單飛的李娜該不該領工資,是你情我願?還是被迫接受?對於李娜身上的是是非非,各路專家又是如何看待。
  要弄明白李娜獎金事件和領工資事件的前前後後,就要先知道什麼是單飛。專業體育時代,中國的運動員都歸屬於體委系統,無論經濟和競技上,都不能獨立自主,但是08年奧運會前後,網球項目當中的一部分精英運動員,脫離了舊的體制。
  體壇周報著名網球記者張奔鬥:單飛是網管中心提出的一個概念,也就是說球員自主找教練,自主決定賽程,對於自己的獎金和商業贊助的收益也有更大的自主權。在北京奧運會之前,獎金的分成,有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四十是要上交給網管中心的,在單飛了之後,你所掙的獎金在扣除了當地的稅款之後,只有百分之八需要上交給網協。其實是在國際網球這樣一個普遍化的潮流的逼迫下做出的決定,其實這也造成了我們國家的網球在職業化的道路上走在潮流的最前端。
  單飛並沒有規定運動員們的人事關係也必須要脫離組織,所以嚴格來說,湖北省網管中心的解釋和做法,確實也還算有依據。但是體育評論員金汕一針見血的指出,無論是工資還是獎金,其實年收入已經數以千萬計的李娜並不想要,但是地方體育部門非常想給。
  金汕:是,你是有規定,但是不是裡面有什麼想法呢?或者說不願讓人們淡忘李娜是湖北省培養出來的呢。其實你不給她這每月幾千塊錢,李娜是湖北培養出來的,這也是歷史也是鐵的事實。但是現在她已經走向職業化那麼多年,而且單飛,上次的獎金80萬也好,包括這次所曝出的還在領工資也好,我覺得肯定都是一廂情願。
  體壇周報記者張奔鬥認為,李娜等等這些已經單飛的中國職業網球運動員,其實現在都還面臨著職業和行政兩種體制的夾縫困境,他們的狀況,在國際上可以說是獨一無二。
  張奔鬥:因為對國外大部分國家的球員來說他們從小就是個人家庭培養,當然也存在比如像穆雷,英國網協從小投入了重金打造的,費德勒,瑞士網協也都有投入,但是我覺得這種所有權不可能像中國這麼強烈,也不可能打到現在今天還代表什麼省隊去打比賽或者是還從什麼省裡面領工資,這種情況是不可能出現的。李娜的話,不可否認的是她從小也是從體制出來的,有中國特色的網球道路吧,就存在著體制和職業的一個比較明顯的落差,在國際賽場上他們是屬於單飛,但是在國內的賽場上他們又是屬於體制內的人,所以確實是兩種體制之內夾縫在行走。
  湖北省網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馬克勤此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所謂的"單飛"可能就是只是說運動員可以自主找教練、自主決定賽程,但是並不意味著一定要與組織脫離關係。作為湖北省網球中心和省網球隊的一員,李娜的工作就是代表國家和湖北參加比賽,而當李娜回到家鄉,都會到省網球隊與大家交流互動,為年輕的隊員加油鼓勁、出點子,引導他們搞好訓練。
  馬克勤說:"李娜為湖北網球隊後備力量的成長乃至整個湖北網球事業都起到了很好的榜樣作用,青少年們以她為榮,這是一般人都做不到的。" 李娜在職業化道路上取得成功,並不代表"單飛"就優於舉國體制甚或舉國體制沒有作用,正是在國家此前大量投入的基礎上,李娜才具備了"單飛"的條件。不過對於這種說法,體育評論員金汕有著不同的看法。
  金汕:既然職業化,也就是意味著和傳統的行政體育已經脫鉤了,你還死死拽住一個已經離開你這個系統的優秀運動員,我們不妨就要問一下,對於一些弱勢項目的運動員,你們為什麼很多都推之不及?所以就是說這些運動員都是因為名氣大,所以一說給他們治療,好像多麼關心運動員,但是恰恰不是,像很多運動員過的……就不要說錦上添花了,可能連雪中送炭還沒有做到呢。既然你走上了職業,無論是體育局還是體育總局,我覺得都沒有必要再到職業裡面去趟一腳。  (原標題:湖北網管中心承認給李娜發工資 專家稱沒必要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v18fvreg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